朱棣挑太子那一出,真的跟写小说一样不走寻常路。
你想象一下,一个皇帝,自己当年靠着一身狠劲儿和骑兵冲阵,硬生生把江山抢到手,结果选接班人的时候,大家都盯着那个和自己眉眼都仿佛复制粘贴、打仗猛如虎的朱高煦,偏偏拐了个大弯,塞了个看着就不像能爬城墙、还得人搀扶、胖得连马都嫌重的朱高炽上去。
这剧情搁谁身上不想喊一句:老朱你是不是剧本改多了脑壳疼?
但别急着下定论,谁说故事得按套路走。
那年白沟河,南军兵围朱棣,气氛紧得跟锅盖压火,朱高煦带着一队骑兵杀进包围圈,救了亲爹一命。
东昌那次,大将张玉战死,局面眼看要炸锅,还是朱高煦把场子稳下来。
看着这么能打的儿子,朱棣要说没动过念头,你信吗?
可他偏偏没那一口。
真要细抠,朱高煦像极了那些球场上的野路子天才,球到脚下就是要带着冲,遇到对手直接刚,绝不讲什么套路和配合。
这种人,能打能拼,但你让他当教练,能指望他带队拿冠军?
说不定更爱自己冲锋陷阵,队友都当空气。
再瞧朱高炽,外形和气质都完全不是朱棣的菜。
胖,腿有毛病,连仪仗都得靠人搀,站久了都喘。
可他偏偏有个本事,朱高煦压根儿学不会。
内政、民心、调和官员、抚慰百姓,这些软活儿他全包了。
朱棣带兵北征,家里大事小事全靠朱高炽打点。
哪儿闹灾,朱高炽立马开仓放粮,减免赋税,能让老百姓活下来的那点希望全系在他身上。
你说他像不像那种球队里的“体能大师”,看着不起眼,真到关键时刻,全靠人家给队友续命?
其实朱棣的算盘,根本不是“谁更像我”,而是“谁能把摊子守住”。
明初那几年打得天翻地覆,老百姓早就吃不消,朝堂上风声鹤唳,谁都不想再折腾。
朱高煦的暴脾气,刚一接触藩王矛盾,差点又把局面弄成兵戎相见,幸好朱高炽派人写信劝和,才没让朝堂再起波澜。
你说这事儿搁运动圈,不就是那种“进攻型球员做主帅,天天想着冲锋陷阵,结果球队节奏全乱套,最后还得靠老好人来擦屁股”吗?
说到朱高炽,谁还记得那年修北京皇宫,工人连轴转快累瘫,他一听马上上奏,要给工匠们减负、加口粮,杜绝克扣。
明面上是个“胖太子”,骨子里还真有点人情味。
看着朱高炽慢慢把朝堂、地方都理顺,朱棣心里怕是比谁都明白,这摊子不能再靠刀剑维系了。
你说历史奇不奇怪?
有时候转折点就藏在这些小事里,一念之间,江山的命运就此拐弯。
再提一句,朱高炽有个儿子,朱瞻基。
聪明、机灵,朱棣喜欢得不行,亲自教书、骑马、射箭,怎么看怎么顺眼。
把皇位传给朱高炽,实际上也等于给了朱瞻基机会。
这操作,和那些体育教练提前培养二线队长一个路数,先铺路后接班,手法老辣到不行。
要是朱高煦那种武将当了皇帝,朝堂可能变成“谁拳头大谁说了算”,文官武臣整天明争暗斗,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有人问,朱高煦后来不还是不服气,翻脸就造反吗?
没错,朱高炽刚去世,朱高煦立马模仿亲爹,结果朱瞻基三两下把他平了,直接送去关小黑屋。
你以为历史会重演?
人家直接给你反杀,剧情反转比电视剧还有看头。
谁说靠血脉就能复制成功?
现实比脚本辣多了。
说到选接班人,不禁想到那些年看过的体育新闻。
多少球星退役后被寄予厚望,结果做主帅水土不服,带队成绩一地鸡毛。
球员和教练,打得好和带得好,完全是两套考卷。
朱棣选太子,和球队老板选主教练一个思路,别看谁最像自己,得看谁能让全队不塌房。
再想想现在的明星家族,谁不是把希望寄托在那个看起来“接班像样”的孩子身上?
可现实是,长得像、会打仗,和能把摊子收好、让大家都能安稳吃饭,真不是一码事。
朱棣要是按身边那帮大臣的意思选人,明朝说不定早就变成武将轮流坐庄,历史直接平行世界展开。
你有没有发现,网友们总喜欢盯着最像主角的那个人,觉得那才是所谓的“家族荣耀”。
可朱棣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选了一个外形不起眼但能把局面稳住的太子。
是不是有点像那些年NBA球队选秀,外界都盯着爆炸数据的天才,结果最后成为核心的往往是那个稳扎稳打、低调又靠谱的角色球员?
突然想插一句,选太子这事儿,搁现在谁敢这么玩?
你要是老板,你会选哪个?
是把公司交给最像你的那个人,还是那个看着软糯但能稳住场面的?
说到底,这世道从来不缺“英雄复制粘贴”,可真能坐稳江山、带好队伍的,还得是那个懂得变通、能让人心安的角色。
如果你有自己的答案,欢迎评论区一起聊聊。
也许你的想法,比朱棣的剧本还精彩。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