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号,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奥伦堡州的奥尔斯克石油有机合成厂。
这座距离乌克兰控制区大概1400公里的能源设施,成为乌克兰远程打击实力的新证明,也意味着他们对俄罗斯能源命脉的攻势还在不断升级呀。
作为南乌拉尔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炼油厂之一,奥尔斯克石油有机合成厂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可是不容小觑呀。
这家工厂建于1935年,年处理原油的能力达到660万吨,是奥伦堡州唯一的炼油企业,主要生产车用汽油、欧五标准柴油、航空煤油、沥青和润滑油这些重要的能源产品,已经深深融入俄罗斯国内的能源供应体系,不光满足民众的生活所需,还能在军事行动中提供潜在的油料保障。
袭击一发生,奥伦堡州州长叶夫根尼・索尔采夫就确认了这次事件,但也强调炼油厂的正常生产没有受到影响,只提到应急部门已经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不过,乌克兰媒体说,目前还没法确认这话的真实性,在以往俄国的能源设施遭袭后,类似“没有受到影响”的说法多次出现,可信度值得怀疑。
这次的袭击也不是个例子,而是乌克兰最近几个月频繁对俄罗斯炼油厂下手中的一环。据统计,从2025年8月开始,俄罗斯全国共有38座炼油厂中,已经有16座遭到攻击,而俄罗斯的柴油出口量也滑倒了2020年以来的最低点。
从地理角度来看,乌克兰的攻击范围逐步扩大,之前九月对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萨拉瓦特综合体和乌法炼油厂的袭击,同样波及到距离乌克兰边境一千四百公里的俄罗斯腹地,显得无人机技术与远距离操控水平明显在提高。
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设施进行“精确打击”。基辅明确指出,削减俄罗斯的石油收入成为打破其战争资金来源的重要策略。
能源出口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据着关键位置,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不仅撑起国家财政,还直接为前线的军事行动提供资金和物资保障。
用无人机对炼油厂进行袭击,不仅能让俄军前线的油料供应变得捉襟肘见,还会让坦克、战斗机等大型装备在“断油”的窘境中苦苦挣扎,同时还能压缩出口量,打击俄罗斯的经济根基,形成“经济+军事”的双向冲击。
这种“釜底抽薪”的战术,实际上也是乌克兰在正面持久战中寻找突破口的一种新招。
随着俄乌冲突拖到了拉锯的阶段,乌克兰也不再总是在正面大战中死磕了,转而打起了俄罗斯能源这个“软肋”的主意。既想通过后方施加压力,削弱俄军的战斗力,也希望借此在国际舆论上争取更多支持,为未来的谈判增添筹码。
为了这个目标,乌克兰持续敦促西方伙伴加大对俄能源的制裁力度,试图形成“军事打击加制裁施压”的双重压力,增加对俄的压力。
特别要提的是,乌克兰的无人机多次突破俄方的防空网,远距离打击上百公里的目标,显示出他们无人机技术飞速进步,作战体系也逐渐走向成熟。
之前袭击萨拉托夫炼油厂、新古比雪夫斯克炼油厂,再到破坏新罗西斯克的原油主输油管道泵站,乌克兰已经打造出一条针对俄能源基础设施的多层次打击体系。
冬天快来了,能源需求逐渐攀升,乌克兰对俄炼油厂的攻击或许还会更加频繁厉害。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