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n【唐】白居易
\n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n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n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n离思五首·其四
\n【唐】元稹
\n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n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n“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n江村即事
\n【宋】黄庚
\n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
\n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n晚秋,百花凋零,难以显示秋色。而芦花、蓼花这些既无花的形状,也无花的色彩,更无花的香味,或根本难以算得上是花的花,却开得正好,无边无际,青青苍苍,最后独占了秋光。这两句并无轻视、鄙薄芦花、蓼花的意思,而是说芦花、蓼花在天气肃杀时烘托出无限的秋意。
\n春晓
\n【唐】元稹
\n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n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n这是一首怀念往昔情人的七言绝句。首句连用两个“半”字,描写春天拂晓时若明未明的朦胧景色;第二句以“醉闻花气睡闻莺”,极写环境的优美、恬静,以暗衬作者此时心情的安闲舒适;第三句“猧儿撼起钟声动”作一转折,顿生波澜,勾起了诗人对二十年前往事的回忆,这句转得极妙,诗中的波澜起伏全是句中那只小狗撼起的钟声所引起的。
\n柳
\n【唐】郑谷
\n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n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紫惹春风。
\n在烟雨迷蒙的江桥边,在桃杏掩映的山路中,数不清的柳条柳絮仿佛懂得即将分手的人的离愁别绪,在春风中舞动着,飞扬着。
\n赠花卿
\n【唐】杜甫
\n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n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n这首诗在前两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写实的基础上,后两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n复偶见三绝·其一
\n【唐】韩偓
\n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n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n唐代士大夫与女冠(女道士)私下恋爱,在中晚唐诗中特多反映。“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诗中女主人公就是女冠。这类不公开的私下恋情,发展过程步履维艰。双方的苦恼,往往超过现实得到的欢乐,又转化为诗的灵感冲动。其间得失很难一言蔽之。
\n隋宫
\n【唐】李商隐
\n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n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n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幡点化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n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
\n【唐】温庭筠
\n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n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n这首词写宫女望柳自伤。傍晚,柳丝在微风细雨的沐浴之下,仿佛带着皇帝的恩泽,故意娇宠多情,拂栏入楼。而长期被幽禁在深宫里的少女们,见此景岂不自伤?
\n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