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指挥部的别名叫“昆仑纵队”,同时它还有“三支队”、“九支队”以及“亚洲部”这些别称。
这个指挥部没有配备汽车,全靠马匹来出行,因此也被称作“骑在马背上的指挥部”。
在那个特殊又危险的阶段,为了保密和确保安全,司令部安排任弼时当司令员,他用了“史林”这个化名(和“司令”发音相近);陆定一担任政委,化名“郑位”(和“政委”发音相近);毛泽东用了“李德胜”这个名字,周恩来则叫“胡必成”,寓意着解放战争一定会赢,中国革命必定成功。
这个被称为中央纵队的司令部,人员构成包括中央机关的成员、解放军总部的工作人员,还有800人的警卫部队。
解放战争那会儿,中央的核心领导机构也就是中央前委,被称作中央纵队。
为啥中共中央要成立中央前委这个机构呢?
1946年6月,国内全面打响了内战,蒋介石发现全面进攻效果不佳后,改变了策略,把兵力集中起来,主要攻打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
1947年3月,遵照蒋介石的指令,胡宗南集结了34个旅、25万全副武装的部队,浩浩荡荡地朝着中共中央所在的延安扑来,当时驻守延安的解放军仅有6个旅、26000人,武器装备也远不如对方,两军兵力对比悬殊,相差达十倍之多。
局势十分危急,面对这样恶劣的状况,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撤出延安。
那时候,延安的中央机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规模已经很大了,要是还像离开中央苏区时那样,整个机关一起“大搬家”式地撤走,那肯定又得来一次“大长途行军”。为了防止陷入被动,中央就决定让当时担任军委参谋长的叶剑英和军委秘书长的杨尚昆,带着大部分中央机关的人提前撤离延安。
那时,全国各个解放区的领导都发来电报,恳请毛主席和中央转移到解放区去,但毛主席却选择留在陕北。他在一份《党内通知》里阐述了三个原因:首先,边区群众基础深厚,地势又险要,安全方面毫无问题;其次,中央留在陕北,可以吸引更多国民党军队,从而减轻其他战场上我军的负担;最后,这样做还能稳定军心民心。
1947年3月29号这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到了清涧县枣树测沟这个地方,紧急开了个会,主要商量怎么让中央机关变得更精简,好组建一个灵活又高效的指挥团队。
会议商定,让毛主席、周恩来和任弼时三人成立中央前线指挥小组,留在陕北地区,统筹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安排刘少奇、朱德等人组成中央工作小组,去华北地区开展各项任务。过了一个星期,中央再次决定,派叶剑英和杨尚昆组成后方工作小组。
当时中央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委、工委和后委,这就是解放战争时大家说的“中央三委”。
毛主席带领的中央前委骑着马,翻山越岭,在陕北辗转征战了一年多,面对着极其凶险的环境和极其艰难的处境,在胡宗南部队的围追堵截中,他们从容指挥,通过电报远程调度,掌控着全国各地的战事。
5月,他带领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大获全胜,全歼了国民党的整编74师;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又指挥西北野战军在陇东打了个漂亮仗,狠狠打击了马步芳和马鸿逵的势力;6月下旬,他指挥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打响战役,我军由此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7月中旬,毛主席亲自召开了重要的小河会议,确定了“中央突破、三军协同、两翼牵制”的战略计划,还安排刘邓大军长途奔袭大别山,并指挥了胶东保卫战……
就这样,毛主席带领的中央前委跟胡宗南的部队周旋了371天,以高超且果敢的指挥,让全国战场的解放军接连取得重大胜利。
1948年4月22号那天,解放军把延安给夺回来了,到了5月26号,毛主席来到了西柏坡,“中央三委”的任务圆满结束,西柏坡就变成了中央新的指挥中心,带领中国革命迈向了全国胜利。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